你所在的位置:管理文庫 > 客戶服務
根據CCOM行業(yè)標準的統計,2022年呼叫中心總座席數約為135萬,同比下降約7%,這已是自2021年以來的連續(xù)兩年下降?!?br />
影響從業(yè)人員下降
主因下降主要因素來自3方面:疫情導致的企業(yè)經營壓力、電話營銷和催收等外呼中心面對的行業(yè)整改、以及新興自助渠道的興起,銀行保險、通信運營商、互聯網電商、公共服務、外包這5個領域包辦了8成以上的座席數量,三大運營商過去兩年大力推動降本增效,在新興自助渠道的推廣上有顯著成效,銀行保險和公共服務基本持平。
智能客服不如預期
在新興渠道中的大熱門「智能客服」,表現卻不如預期,智能客服對于2022年座席總數的下降,并沒有起到關鍵作用,文字機器人的情況稍好,但分走的流量更多來自于企業(yè)APP的自助服務,對人工座席的分流作用不大,近半客戶一接入在線客服,就會直接要求轉接人工,語音機器人的分流效果更差,根據CCOM對近200家企業(yè)的調查顯示,實施智能語音之后,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企業(yè)熱線,轉人工量不減反增,對人工座席反而造成更大的話務壓力。
智能客服取代人工?結果讓人大跌眼鏡,智能客服在行業(yè)快速發(fā)展,不僅沒有取代人工,可能對人工形成更大的壓力,根據CCOM標準針對近200家企業(yè)的研究,智能客服看似使用量較高,但更多是跟其他自助渠道在搶流量,搶到的是原先使用IVR自助語音或APP自助服務的用戶,智能客服在改變客戶仰賴人工服務的行為習慣上,遇到了重大瓶頸。
文字機器人情況稍好
文字機器人的情況稍好,但仍然有近50%客戶一接入在線客服,就會直接要求轉接人工,文字機器人的界面設計太像是傳統APP的菜單,要花費更多的力氣打字,還不如直接使用原來的APP自助功能就好,復雜的選項設計,大量的猜你所想、關連問題,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沒有選擇,而是選擇太多,不斷的要客戶進行選擇,選到最后,系統回覆:親,我還沒有學會哦,客戶嘔血,付出太多,回報太少,還不如直接找人工,文字機器人的定位只是解決簡單問題,但問題是:如果只是簡單問題,干脆直接使用APP的自助,為何還要麻煩使用機器人,只能解決簡單問題,讓解決率不到5成,加上近半客戶直接跳過,文字機器人對人工的幫助尚未明顯展現。
文字遇到挑戰(zhàn),語音困難更大
如果說文字機器人的效果不明顯,語音機器人遇到的挑戰(zhàn)更大,受到了社會輿論不少抨擊,人民網等多家重磅媒體關于「智能而不是智障」的報導,主要便是針對智能語音而來,語音機器人想要模仿真人交流的自由對話,但語音效果辨識有限,只能講簡單的單字,無法聽懂完整的句子,客戶必須多次嘗試,才能摸索出機器人能懂的交流方式,IVR自助語音雖然介面使用不便,但經過多年的用戶習慣培養(yǎng),已經能解決客戶70%以上的來電,對減輕人工座席的壓力,起到非常明顯的作用。
智能語音的開展,徹底打破了原有傳統IVR按鍵的操作習慣,要往下一層菜單走,要用說的,要返回上一層菜單,要用按鍵按的,忽而用說的,忽而用按的,使用上很不直觀,各家企業(yè)的設計又不統一,客戶昏頭之際,干脆直接找人工,傳統IVR的使用率大幅下降,智能語音的解決率在低檔徘徊,原本自助服務能擋住的電話,現在紛紛涌入了人工座席。
根據CCOM對近200家企業(yè)的調查顯示,實施智能語音之后,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企業(yè)熱線,轉人工量不減反增,對人工座席反而造成更大的話務壓力,如果說智能語音能帶給客戶最好的體驗,應該就是轉人工方便許多了,以前IVR的年代,需要高智商才知道按那個鍵才能轉人工,現在隨時隨地說「轉人工」,就能轉到人工,但智能語音最大的好處,是轉人工方便了,這似乎更像是對智能的嘲諷,智能要取代人工,就算是部分取代,這條路看來還有好長一段要走。